个人所得税的交付比例是根据个人所得的不同类型以及应纳税所得额来确定的。在中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了不同类型的所得有不同的税率。
对于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包括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根据这个应纳税所得额,个人所得税的缴纳比例分为七个等级,从3%到45%不等,具体如下:
1.不超过36000元的部分,税率为3%;
2.超过36000元至144000元的部分,税率为10%;
3.超过144000元至30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20%;
4.超过300000元至42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25%;
5.超过420000元至66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30%;
6.超过660000元至96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35%;
7.超过96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45%。
对于经营所得,适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而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和偶然所得,则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
需要注意的是,个人所得税法可能会有调整,因此具体的税率可能会有所变化。为了获取最准确的信息,建议查阅最新的个人所得税法规定或咨询专业的税务顾问。
此外,虽然网络上有时会出现关于个人所得税率变动的传闻或误解,但当前(截至2024年12月)的个人所得税率仍然按照上述规定执行,并未发生实质性变化。因此,在了解个人所得税交付比例时,应以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